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问答> 正文

六度分隔理论的历史沿革

最早的实验

六度分隔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7年提出。他进行了一项名为“小世界实验”的研究,通过邮件传递的方式,让参与者将邮件传递给目标人物,结果发现平均只需要经过六个人就能够传递到目标人物手中。

实验的具体内容

六度分隔理论的历史沿革

米尔格拉姆从内布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招募到一批志愿者,随机选择出其中的三百多名,请他们邮寄一个信函。这个实验的结果被米尔格拉姆发表在了1967年的《今日心理学》杂志上,并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隔”假说。

实验的影响

米尔格拉姆的研究结果显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通过不超过六个中间人的联系,就可以建立起联系。这一理论为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此外,这个实验还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弱链接”关系,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链接的效果。

理论的普及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度分隔理论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应用。例如,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可以通过朋友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在商业合作中,人们可以通过共同的认识,建立起信任和合作关系;在人脉拓展中,人们可以通过已有的人际关系,寻找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现代版本的实验

为了验证六度分隔理论的有效性,Facebook在2016年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发现这个神奇数字的“网络直径”已经下降到了3.57,也就是说每个人与其他人间隔为3.57人。这意味着世界已经越来越“小”(Small World)。

理论的数学解释

如果每个人平均认识260人,其六度就是260的6次方=308,915,776,000,000(约300万亿)。消除一些节点重复,那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人口若干多多倍。

理论的争议

尽管六度分隔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它也遭受了不少抨击。例如,在最初的实验中,只有不到5%的信件最终被送达了。然而,研究者发现很多微妙的因素会对连锁信实验的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六度分隔理论自提出以来,经历了不断的实验和研究,它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实验范围,成为了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的重要理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