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问答> 正文

中央候补委员与委员会委员的区别

中央候补委员和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两个不同职位,它们在身份地位、行政级别、委员名额、排序规则和座位区域等方面都有所区别。

1. 身份地位

中央候补委员与委员会委员的区别

中央委员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拥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如果由于一些原因出现空缺,将由候补委员得票最多的进行递补。而中央候补委员是中共中央的候补成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有发言权,但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早期设置大量候补委员,是为了解决中央委员出现缺额以及无法及时召开党代会的问题。建国后,外部环境的因素发生了很大改变,设置候补委员更多的是为了干部储备。

2. 行政级别

中央委员本身不是具体职务,因此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但通常都兼有具体的党政职务,一般能当选的基本都是省部级正职以上领导职务。例如各省省委书记和省长,国务院组成部门各部长、中央机关正职、军委机关正职等。中央候补委员同前者一样本身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但都兼有具体的党政职务,一般能当选的大部分是省部级副职领导职务,少数省部级正职也会当选。例如各省部分省委常委、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分副职、国企董事长和党委书记、军委机关部分副职等。

3. 委员名额

两者的名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通过对历届人数的对比,前者人数比后者略多。例如十九届共有中央委员204人中央候补委员172人,十八届共有中央委员205人中央候补委员135人,十七届共有中央委员204人中央候补委员167人。

4. 排序规则

中央委员当选后会对外发布公告,发布公告时的排列循序以姓氏笔画的多少进行排序,笔画越少排序越靠前。中央候补委员排序规则同中央委员不同是按照当选时得票的多少进行,得票多的排名靠前,如果得票相同则按照姓氏笔画先后进行排序。

5. 座位区域

能够在参加会议时会有明显的座位区分,如果有从候补委员增补中央委员表决通过,那么工作人员会当场直接引领增补为中央委员的候补委员由原来候补委员区域换座位到中央委员区域。

6. 产生程序

中央候补委员由全国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党代会每五年召开一次,任务就是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再由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产生中央最高领导机构。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担任中央候补委员必须具备五年以上党龄,人选主要从各地区、各部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党的执政骨干和优秀代表,即党代表中产生。主要构成力量为各级各地副部级干部,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副省长、副省级城市市委书记,其他军事机关、国有企业、人民团体负责人,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基层优秀代表。

7. 职责与待遇

中央候补委员是指一个党派或团体的中央委员会的候补成员,凡是以中央委员会作为全国性领导机构的党派或团体,一般都会设置候补委员,在中央委员出现缺位时可以递补。 中央候补委员的人选包括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的副部长级负责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省级党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兵种、各大军区、军事院校的负责人;各人民团体负责人;大型国有企业领导。

总的来说,中央候补委员与委员会委员的主要区别在于身份地位、行政级别和职责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