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问答> 正文

袁盎如何处理与周勃的矛盾

袁盎和周勃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对周勃的打压和辩护两个阶段。

1. 打压周勃

袁盎如何处理与周勃的矛盾

在汉文帝刘恒即位初期,袁盎作为中郎,主动向刘恒提出建议,让他以皇帝的礼节和威严对待周勃。袁盎认为,周勃仗着平定诸吕之乱和拥立刘恒的大功,常常有骄横欺主的行为,这既违背了国家的礼法制度,也让很多朝廷大臣不满。刘恒采纳了袁盎的建议,在朝政上开始打压周勃,最终迫使周勃辞官归隐。

2. 辩护周勃

然而,在周勃遭遇谋反罪名被逮捕入狱,朝中无人敢为其说情的情况下,袁盎却一反常态,主动站出来上书刘恒,为周勃的谋反案作无罪的申明和辩护。袁盎的行为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来源于儒家政治中本身存在的矛盾观念。孔子在建立儒家政治的基础时,是以周朝的礼制为范本来做的,非常推崇周礼,尤其是周公旦的行为规范,所以将这种规范作为政治家的道德准则。而周勃在朝廷的表现视刘恒于无物,垄断了朝廷大权,自然被袁盎认为是有大罪的行为。因此袁盎主动站出来与周勃硬刚,支持刘恒彰显皇帝权威,收回朝廷大权。

3. 化解矛盾

周勃最终被释放,恢复其爵位和封地,周勃和袁盎的仇怨也因此被化解。袁盎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政治中的道德崇高表现,他既维护了皇权的尊严,又放下了和周勃之间的仇怨,为周勃出头是秉公无私的。

4. 袁盎的政治立场变化

袁盎对待周勃的态度前后矛盾,这是因为孔子制定的儒家政治规范中,在汉朝产生矛盾的是分封制。因为推崇周制和周礼的关系,所以分封制成为了儒家治国的基本国家架构。从战国中后期开始,儒家推崇的分封制和法家推崇的中央集权在学术上就针锋相对,也在各个诸侯国中引发广泛的争论。最终秦国以法家治国的方式完成了中央集权,秦始皇成为中央集权的皇帝,而李斯则在秦朝改分封制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以自秦末以来,分封制和中央集权的冲突不时发生,包括很多西汉的开国元勋都是分封制的支持者,比如韩信、英布、彭越、张良等等。刘汉建立西汉后,采取了郡国并行制,实际上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混合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袁盎的政治立场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5. 袁盎与周勃的关系转变

袁盎和周勃关系的转机出现在周勃失势之后。汉文帝虽然任用周勃为丞相,但终究还不是特别信任他,没几年时间就免去周勃的丞相职位,让他前往自己的封地---绛县。这样的事情发生次数多了,就有人向汉文帝上书,说周勃想谋反。昔日的朝廷重臣突然变成阶下囚,朝中的王公大臣没人敢替周勃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就惹火上身。袁盎却一改之前对周勃的态度,他始终坚信周勃无罪,仍然敢于为周勃申辩。经过这次冤屈之后,周勃非常感念袁盎敢于为自己鸣冤,他这才明白什么是正直君子,从此以后两个人结为至交。

总的来说,袁盎处理与周勃的矛盾的方式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勇气,他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