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问答> 正文

唐宪宗时期于姓避讳详情

于姓的起源

1. 出自姬姓

于姓最早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

2. 出自古复姓淳于氏

唐宪宗时期于姓避讳详情

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袭未改的,形成此支于氏

3. 出自北魏时的万忸于氏

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改之,孝文帝汉化改革,又复于姓。居住在北方的于姓之人,多为这一分支

4. 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

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朝时,南方的部分尼玛哈氏改于姓。又有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小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唐宪宗时期于姓避讳

1. 淳于氏改为于姓

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

2. 万忸于氏改为于姓

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改之,孝文帝汉化改革,又复于姓。实际上,他们是汉朝于公的后代,在三国战乱时,随拓跋邻部离开中原,并为了适存于鲜卑族而改姓为万忸于氏。到后来鲜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重回娘家”,复姓为于而已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权威网站的信息,详细介绍了于姓的起源以及在唐宪宗时期为了避免皇帝名字中的字而进行的避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