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问答> 正文

万斯同《明史》编纂过程

参与背景

万斯同(1638年-1702年),字季野,号石园,是浙江鄞县人,出生于明朝一个累世勋臣的家庭。他的始祖万斌曾跟随朱元璋起兵,因功授永平卫千户。万斯同的父亲万泰是江南复社领袖,积极参与驱逐阉党的活动。清兵入关后,他又投身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不出,以气节文章名世。

编纂过程

初次编纂

万斯同《明史》编纂过程

清廷于顺治二年(1645年)下诏纂修明史,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开展纂修工作。万斯同怀着“以任故国之史事报故国”的强烈愿望,在徐元文多次聘请之下,来到京师,馆于徐氏邸舍,不受俸禄,不领官衔,以布衣身份参与修史。

主要贡献

在纂修工作中,万斯同无总裁之名而行总裁之实,史馆凡“建纲领,制条例,斟酌去取,讥正得失,悉付万斯同典掌”。他制定了凡例,主张修史要注意史料的搜求和辨别,并且强调史官必须秉笔直书,明辨是非。

修改史稿

万斯同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工作。诸纂修官分别撰写的史稿,最后都集中于总裁处,由万斯同审核修改,排纂成编。据考证,该稿即系经万斯同修改的史稿。特别是其中的6册稿本,大多经两次或两次以上修改,有的大刀阔斧,整段删除,有的旁行斜上,补充润饰,有的满纸蝇头小字,密密麻麻,几乎另起炉灶,重加改写。

《明史稿》编成

康熙二十九年左右,第一部纪传表志俱全的《明史稿》初步编成,凡四百一十六卷。这部由万斯同主持编成的《明史稿》,在体例和编排方面都有不少长处。在体例上,能够因时而异,根据明代社会的特点进行变通和创新。如前代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都著录从古到今的全部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籍越积越多,若再循前例,篇幅势必过大,所以万稿只著录明代的典籍。

后续编纂

雍正元年(1723年),清廷重开史局续修《明史》,以张廷玉、朱轼等为总裁,并设纂修官25人。他们以王鸿绪《明史稿》为据,增删修改,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成书。乾隆四年(1739年)刊印完毕,《明史》终于诞生。

结语

万斯同作为《明史》的主要编纂者之一,他对这部史书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严谨态度和对历史真实的追求,使得《明史》成为学界公认的24正史中编写得较好、评价较高的一部史籍。